中国百科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查重服务,包括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MBA论文、职称论文、学位论文、论文格式、论文范文、论文提纲等!

首页>论文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学论文-中医理论教学中结合以文化人建立范文

论文范文 2022-09-21 09:02:57 论文范文大全 268 ℃

摘   要: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等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对于中医学等专业的学生们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把文化自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有利于开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运用“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与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精心设计针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尽可能地鼓励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有利于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中医基础理论;以文化人;人才培养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结合“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研究,为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建立“文化自信”以及落实大学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提供确实可行的空间,尤其通过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结合“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结合文化自信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符合中医基础理论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来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1以文化人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1]。“以德润身”中“德润”出自孔子《中庸》“富润屋,德润身”,“以德润身”就是说用仁德爱护身体,修养身心。“以文化人”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应当用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塑造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以中华文化育人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运用多元教学法使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方法,以中医思维这个点带动中医基础理论这个面,点面结合来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以此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挖掘中医学专业课程的德育资源,推动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发力。不同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追求的“价值理性”和价值认同,医学专业课程更注重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临床实践的研究和开展,教师在中医学专业课程中发挥思政教育作用,并不等于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化,应该是坚持学科专业的性质不变、本位不变,挖掘本学科的伦理、价值、科学精神等,使学生树立“医者,仁人之术”的观念,树立“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国家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自身的国情意识,促进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2]。(1)“以德润身”: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德育资源,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2]。互动式教学可以营造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环境,课前预习让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中医学典故和名家诊疗故事,互动式教学模式,以绪论章节中中医学形成与发展中的医家故事、中医学典故等作为切入点讲授中医学概念、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主要理论等内容,尤其从杏林春暖、橘井泉香、孙思邈《千金方》“大医精诚”等入手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医生。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交融了学生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激发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对中医学知识的探索劲头。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喜欢中医,走进中医,这种方法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清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2)“以文育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对中医学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进行讲授,从运用辨证分析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入手,培养中医思维。从古人认识世界、认识自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出发,启发式说明中医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并形成中医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医学哲学基础章节的教学任务,从刚入学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程度出发,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的中医学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中医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生动地学习中医基础理论。(3)“以文化人”:通过案例式教学模式对中医学关于人体及其疾病的认识进行讲授,中医学关于正常人体的理论即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经络学说;中医学关于疾病的认识包括病因学说、发病学、病机学说、防治原则。利用体现天人相应、整体平衡的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和经络学说,以及运用中和思维的治则思想,强化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学生建立“中医自信”。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发现并掌握中医学关于正常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掌握中医学的健康观、疾病观等部分内容,以临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中医学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中医学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

2多种教学模式落实以文化人教学内容

       选取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入学的同一学年同一学期的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作为实验班,运用与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方法的新教学模式授课;后者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作为对照班。对2个班学生入学考试的成绩进行t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进行研究。选用刘教授主编的北京市精品教材学苑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进行讲授。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时相同,均为72学时。对照班按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实验班按以下步骤进行授课:(1)教师集体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绪论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医学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医学关于正常人体的理论,即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经络学说,中医学关于疾病的认识包括病因学说、发病学、病机学说、防治原则,应用案例式教学模式进行讲授。(2)所提问题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及综合性。每个问题后都提供了部分参考书目或篇名,教师可指导学生据此查阅资料,寻求答案。可选名家典型的病案或权威杂志的病例以及贯穿学科的综合性论述题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3)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6~8人,每一章节结束课后讨论。随机指定主持人,由主持人记录、汇总并归纳讨论意见。课堂讨论在充分地自学和小组讨论后进行,由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提出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本组学生随时补充,其他学生可自由提问、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4)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并诱导讨论的深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后由教师总结,重点围绕学生争论的焦点、分歧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指出不足及改进意见。

33种评价方式显示以文化人教学成果

       诊断式考核:课程开始第1周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学生中医学认知、学习兴趣、专业态度、预期学习效果、中医与中华文化关系等5个方面进行考核。结果发现,2个班呈现出来的结果近似,大多数学生喜欢学习中医学,并且没有接触过中医学,对于中医学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深入了解。形成性考核:对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是否已经建立起中医的思维模式,改进和发展学生的中医学习方法和悟性。具体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3种方式进行。在学习之初,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主要有每一章节的内容小结、测验、小品文等,通过自我评价方式包括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评价和认识,使学生建立起学习中医学的自信心,并形成个人独特有效的中医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能力。小组评价主要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学生可选择提供题目的其中一点进行论述,要求有独立明确的论点,论据充分,提倡创新性思维。实验班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关注中医学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实验班92%(55/60)的学生、对照班的63%(38/60)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关于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内容比较丰富,多会自觉引用《十三经》等古代经典方面内容作为论据。教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进行考核,实验班85%(51/60)的学生、对照班68%(41/60)的学生探讨问题的角度不局限在专业方向上。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来看,实验班75%(45/60)的学生、对照班65%(39/60)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运用方面比较强,具体表现在对病例分析方面比较突出。终结性考核:课程结束后,要求2个班学生填写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包括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中医方法、对中医学认知、中医思维等内容。通过整个学期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实验班学生明显在中华文化兴趣点上多于对照班。对于学习中医方法和内容方面,实验班93%(56/60)的学生、对照班78%(47/60)的学生持有客观而豁达的态度接受中医学的知识,对于比较多的背诵内容主动弱化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对于中医思维的自我认知程度方面,实验班97%(58/60)的学生、对照班80%(48/60)的学生一致认为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领悟和思维方式上是一个飞跃。

4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足以让每一个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每个大学生都有一颗“中国心”,一旦激发了他们这种浓厚的“中国情结”,便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地进行思政学习,从而提高思政课堂的时效性[3]。思政教育是育人的中心环节,中医学专业应坚持以人为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结合“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研究与实践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坚定的中医信仰及文化自信、扎实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功底。通过文化自信与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精心设计针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法,尽可能地鼓励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结果表明,对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医家经典案例的分析和医德医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医者,仁人之术”的意识,提升了中医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建立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中医自信。探索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挖掘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3种评价体系的建立。文化自信如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并不断重复,使之于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式。

参考文献

[1]李颖.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院校思政课堂的路径分析[J].决策探索(下),2018(5):56.

[2]裴晨晨.浅析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2018(4):77-80.

[3]代苑林.医学类高等院校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的路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4):33,4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