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查重服务,包括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MBA论文、职称论文、学位论文、论文格式、论文范文、论文提纲等!

首页>论文范文大全 / 正文

保险论文-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析范文

论文范文 2022-08-09 15:48:16 论文范文大全 250 ℃

摘   要:用人单位认为保险学专业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保险学专业学生实操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市场和岗位的需求,只有进行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对保险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突出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及基地建设,建设实践型专业教师队伍、建立可操作的、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保险人才。

关键词: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实践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保险学专业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呈现“理论教学强、实践教学弱”的现象,很多院校也更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或者更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高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但目前很多专业还没有找到促进实践教学真正产生实效的较为合适的路径与举措,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效果。这就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在很多学校一些专业,理论教学体系较为完整,但实践教学环节还没有完善,应该取得的效果还远远没有达到,不能与理论教学联动助力实现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险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较弱,各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教育与保险市场需求之间还有相当程度的脱节,所学的部分理论不能在保险公司的岗位工作中使用,造成目前保险专业的教育与保险公司的岗位需要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不少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因为不具备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岗位工作必要的专业知识,需要由就业单位进行时间较长的再次培训和再次教育,才能胜任保险公司各岗位工作的要求,才能满足保险公司对人才的岗位工作需要。实践教学对于保险学专业实操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就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保险学教学工作中,不仅要突出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要深入、熟练地掌握保险学专业的理论体系,而且要把实践教学摆在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体系设计中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看待,在分学期、稳步推进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形成学生的职业工作技能,真正实现保险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1]。只有这样通过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不间断、一步步上台阶式的实践教学进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岗位工作问题的能力,才能为企业、社会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保险专业人才[2]。

二、目前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实验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现在教育部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有最低控制标准,占比最低不低于20%,这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各个学校的保险学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执行。数字上的标准虽然达到了,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满足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等条件问题;能够高效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问题;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体系问题等。更有甚者,部分学校因为实践教学学时相对较少,为了达成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实践学时总学时占比量,就采用变通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专业理论课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实践课时。这样一来指标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由于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缺少成熟的教学标准,加之在理论课程进程中或理论课程教学完成后,没有对这部分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效果经过精确的认证、考核和验收,所以最后不能确认这部分添加在理论课程中的实践课程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样的教学模式所产生的结果就是要么实践课时量明显不足,要么虽然从形式上开设了足量的实践课程,从比例上完全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但真正取得的教学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没有达到通过实践教学培养、提升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

(二)具有实操能力的保险学专业“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保险学专业,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这些教师虽然理论功底很深厚,但职业经历有些简单,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行业经历与实践锻炼,因而缺乏相应的保险实践、实操经验,难以完全胜任实习实验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3]。这些教师应该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边工作边实践的模式,逐渐积累起能够胜任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实践经验,但由于科研考核的极大压力,承担相当繁重的教学任务,专业教师难以抽身真正深入保险业务一线经历专业历练,从而积累起对指导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帮助的实操经验,因此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影响。有实践经验师资的严重缺乏,导致开展保险实践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异。

(三)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验室不能真正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在很多高校,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验室不能真正满足保险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在一些高校,校内实习实验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是因为实践教学硬件与软件设施的匮乏。在一些高校虽然校内实验设施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验内容体系相对简单、粗糙,不能真实反映保险公司业务进程与关键节点。有些高校虽然新建了实验室,但实验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不断变化的保险实践,与保险企业的业务新发展相脱节,不能适应、满足保险公司的工作要求。在部分高校,保险学专业虽然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深入开展,合作育人效果还有待提升。以上这些原因或者造成许多实践课程无法开设,或者造成有些课程能够开设但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学生缺乏适合的实习、实践环境,保险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用性不强,不能真正满足保险市场的岗位工作需求。

(四)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监管不细不实

       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和结果考核,我们都有一整套成熟的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缺少较为规范合理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与理论课程相比,对于实践、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随意性较大,分数普遍偏高。校内实习实验过程督导不严、不细、不实,校外实训实习由于时间、空间的原因,学校介入的力度不够、不强,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由于学生实习效果与自身经营关系不大,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监管也不可能很到位。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实习实验状况,由于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训过程监管都不到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就很随意,不严格按照实习流程去操作。因为学生从过往的实习经历中已经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即实习实验不能算是真正的课程,人到了实习实验场所,把要做的基本任务完成就可以了,至于做得好不好没有太大的关系,做到位没做到位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到实习实验结束后,教师自然会给评定“合格”等次以上的成绩。由于学生有这样麻痹、应付的心理,实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能真正达成实习实践的教学目标。

三、应用型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保证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位置

       只有把实践教学真正摆在保险学人才培养方案很重要的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保险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促保险实习实训取得真正成效,培养出实操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我校的保险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修订时,对实践教学板块进行了加强,进一步突出了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第一,把实践教学目标清楚写进保险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总目标中。本专业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具备扎实的保险学专业知识、基本理论,通过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初步掌握保险、金融、营销等相应的专业业务技能;能在保险监管部门、社会保障部门、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保险经营、风险管理、员工福利等相关工作,具有新商科思维,具备市场意识、商业头脑、创造活力、实干作风的应用型人才。第二,提升或稳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占比。我校保险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2%以上。第三,在保险学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研、媒体调研、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等灵活多变的方式,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密切接触,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实践课程设置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据此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模块进行适应性的、动态的调整,以使课程体系设置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更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实操意识与技能[4]。

(二)培养、引进两手抓,形成具有实操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

       保险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相应的也需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实操能力。为了培养保险学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打造一支理论素养强、专业技能精的实践类课程的指导教师队伍,保险学专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来提升保险学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专兼配合、内外结合的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队伍。针对保险学专业教师团队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相对较弱的这一普遍现象,按照计划分批安排保险学专业教师到保险中介机构、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等单位进行短期或长期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收集保险市场前沿业务资料,熟悉、掌握保险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延聘有多年从业经历的保险行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操性较强的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全方位参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5]。

(三)投入重金建设校内保险实验室

       我校原来有一个校内保险实验室,能够满足上机实务模拟等一般性的操作要求,但实验室设施设备偏陈旧,运行速度较慢,实习实训氛围与环境都不好,学生难以感受到保险公司现场紧张、火热的工作气氛,并且由于原有的教学软件更新较慢,无法第一时间跟踪、反应保险行业实际业务模式的最新变化发展。因此,我校去年投资700多万元建立了保险综合智能实验室,以满足保险学专业实验实训的需要。保险综合智能实验室不仅有保险综合业务教学软件、人身保险实训教学软件、财产保险实训教学软件、保险精算实验教学软件、保险展业教学软件等;还有一整套虚拟仿真实验设备,高度逼真再现模仿保险业务全流程,可以满足学生对保险精算业务、保险展业业务、保险承保业务、保险理赔业务、再保险业务等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

(四)大力推进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由于保险学专业实操性较强,很多实践类课程学生需要到保险业务现场去观摩、实习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专业和学校应根据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结合企业和社会需求,与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宽保险专业实习实训的渠道和场所。我校保险学专业在中国人寿保险贵阳分公司、平安保险贵阳分公司、太平保险贵阳分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深圳电销中心、太平洋保险公司成都电销中心、平安保险公司上海电销中心等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险学专业与实践基地共同设计实习方案,联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配合对学生实习实训的成绩进行考核,确保实习实训的效果。多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真正满足保险学专业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需求。

(五)加强实践课程教材建设

       保险学专业的理论性教材可选择余地较大,各种各类出版物丰富多彩,但实践类课程的教材却较为缺乏,不容易找到适合的教材,即使有教材可以使用,但体系性也较差,内容较为陈旧,与日新月异的保险实践的发展严重脱节,使用性、实用性都不强。客观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要自己动手编写保险实践类教材。我校保险学专业正在筹划编写出版《财产保险综合实验》《人身保险综合实训》《保险全业务流程实训》《保险精算综合实验》等实践类课程的教材,争取未来学生上实践类课程时手上拿到的都是我们老师自己编写的教材。

(六)建立成体系、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保险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要形成一个从布置动员到实习实训完成总结全流程、闭环的考评体系,对实验、实习、实训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要独立计分,最后加权平均计算总分,确保真正评价学生的真实实习成绩。评价的标准应以学生实习实训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创新素养、操作能力、专业素质等几个维度来评价。根据这些要素设计出一个简洁、科学的评分标准,让实习实训的学生、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实践基地的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通过制度、机制、激励等多种手段,促真正形成学校、专业、实习实训单位齐抓共管的实习实训考评机制。

四、结语

       由于保险学专业具有实操性比较强的专业特点,只有逐步提高保险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才能从整体上不断提高保险学专业的教学水平。保险学专业科学、高效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需要结合应用型的专业特点、学生人员结构素养、保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等逐步探索,渐进完善。促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保险行业提供更多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操能力强,能够快速上手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6]。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